中考专题复习资料:课内文言文自主复习
- 资源简介:
约57890字。
课内文言文 自主复习
童 趣
1.作家作品
《童趣》的作者是沈复,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该书是一部自传体散文。
2.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3.一词多义(之、其)
(1)见藐小之物:助词,的
(2)心之所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3)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代物,蚊子
(4)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到
(5)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所观察之物
(6)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7)其真无马邪(《马说》):表反问语气,难道
(8)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指示代词,远指,那
(9)其一犬坐于前(《狼》):指示代词,近指,其中
4.词类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5.翻译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虾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6.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余忆童稚时,……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项为之强:颈,脖颈
②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兴正浓:兴致,兴趣
④鞭数十:鞭打(用鞭子打)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 蹲其身(其中的)
C. 以丛草为林(把)
D. 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热爱自然与生活。
7.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余忆童稚时……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②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鞭数十:鞭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A. 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 以丛草为林(把)
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4)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象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象力。
《论语》十则
1.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你
(2)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3.一词多义(而、知)
(1)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2)学而时习之: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3)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4)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
(5)一抚尺而已(《口技》):与“已”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作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6)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道,了解
(7)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