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9/29 11:2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20个字。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的: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源:.Com]
  1、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