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2/15 20:10:5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50个字。

  《桃花源记》
  Tracy135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过程和方法目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词。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一、导入新课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著名大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桃花源记》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三、解题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故《桃花源记》又叫《桃花源诗并序》。它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
  四、课文分析
  第1段: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重点词语:
  为:作为。缘:沿着。
  忽:忽然。逢:遇到
  夹岸:夹着溪流的两岸。杂:别的。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古今异义)
  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
  异:对…感到惊奇、诧异(形容词意动)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