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2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27 14:43: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90个字。

  21课《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的鲁迅的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本,以品味重要词句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导入-----简介作者及背景--------出示目标------听读整体感知--------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研读课文(二)封建教育思想,自我反省精神------合作探究-----品味语句含义,渗透思想感情------体验反思----拓展延伸(从文本到生活)
  【教学目标】
  1、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2、体会鲁迅“反封建斗士”的初步思想。
  【教学流程】
  一、作者、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本阅读
  (一)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看看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要求边听边用一段话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师范读。
  1.课文记叙了“我”()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我的心只得()。
  或者(2.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小兄弟最喜欢放风筝,“我”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长大后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二)、怎么写的?
  ⑴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下列各题。(放幻灯)
  1、这篇散文1-2自然段写了什么?
  2、3-4自然段写了什么?
  (1)读第三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
  (2).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
  (3)我为什么那样做,弟为何不反抗?
  3、5-11自然段写了什么?  读第五至十一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是如何省悟和补过的及弟弟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后的神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