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63
- 资源简介:
三个课时,约5100个字。
春
朱自清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和方法:(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读法、朗读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会想到很多词语,比如说,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等等。春天总是代表无限的生机和力量。我们所学的古诗句中也有大量描绘春天的,学生齐声背诵《春晓》和《春夜喜雨》。
这些诗句对于春天的描绘,能写得很有限,只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而我们今天学的散文《春》,其中写春天的景色可多了,有山、水、花、草、鸟等等。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朱自清先生是描绘春天的。
二、 介绍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对于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行为,毛泽东给予高度的评价,称赞他是民族的英雄。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他的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荷塘月色》和《春》等。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 读写字词。
1、朗润(rùn)酝酿(yùn niàng)宛转(zhuǎn)嘹亮(liáo)
应和(hè)黄晕(yùn)舒活(shū huo)欣欣然(xīn xīn)
抖擞精神(dǒu sǒu)蓑笠(suō lì)卖弄(nòng)烘托
静默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要求学生每个词组读三遍,并且在书上标注。
个别字词特别强调后,再次诵读。
2、根据词语解释,猜一猜所解释的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