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7/15 8:56: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30个字。

  夏感

  【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夏季风光”图片,请同学说说图片所展示的夏季特点。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清新,柔和,恬静的南国之夏,那么,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体会他笔下这紧张,热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三、字词检测
  贮满(zhù ):储存、积存澹澹(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匍匐(pú )(fú):爬行
  四、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字词,句读,情感。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1.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3.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夏天的自然景色(第2段)夏天的色彩(第3段)夏天的旋律(第4段)
  4. 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首段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抒情。
  5.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五、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优美段落(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句式的特点:短小体现节奏快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⑴先看比喻句: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②“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