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堂教学实录2
- 资源简介:
约6610个字。
《风筝》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松江区立达中学黄佳荔
师:同学们把课文翻到鲁迅先生的《风筝》,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朗读一下。
全体朗读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的《风筝》。上课之前,我想先问一下,同学们都放过风筝吗?
全:放过。
师:好的,我想无论你们有没有放过风筝,风筝在天空中翱翔的时候们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
生:感觉非常自在,好像没有束缚一样。
师:好的,请坐。风筝在空中翱翔的时候,似乎总能给人一种自由的遐想,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呢?就让我们看看今天这篇课文,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我”看到北京的冬季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时,他心中是作何感想?好好地读,作者是何感想,是否像我们一样感到自由自在?
生:他感到惊异和悲哀。
师:惊异和悲哀,在第几节?
生:第一节。
师:找到了吗?同学们,惊异和悲哀,那我想问下,悲哀的意思很好理解,那惊异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查字典?
生:就是对它感到很奇怪。
师:好的。惊异是不是奇怪的意思?惊是什么?惊讶,诧,诧异?就算一个人他不喜欢风筝,也不至于看到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对不对?那为什么作者看到风筝会有一种惊异和悲哀的感觉?我们从文中找找答案来看看,这也是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最多的之一。今天既然我们学习,看看能不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为什么惊异,为甚看风筝会感到惊奇和差异呢?
生:因为通常放风筝应该是春天或者秋天的时候,但是在北京居然在冬季放风筝,所以会让作者有点惊讶。悲哀的是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师:好,马丹说了,同学们明不明白,清不清楚?惊异是因为在作者的思维习惯中,应该什么季节放风筝?
全:春天。
师:在故乡是什么时候放?
全:春二月
师:春二月,第二节涉及到了吗?而在北京是什么季节就放风筝了?
全:冬季
师:那时候环境怎么样?
全:地上还有积雪。
师:是在这样的季节就放起了风筝,这就让作者感到惊奇和诧异,那么悲哀,马丹刚才说了,是回忆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那么马丹,你能不能把这个精神虐杀的一幕,当时的内容能不能概括下?
生:就是小时候他的小兄弟特别喜欢放风筝,但他却觉得放风筝是没出息的玩意儿,然后他又发现在杂物堆里小兄弟在做风筝,他觉得很生气,然后把小兄弟的风筝破坏了。
师:简洁点,谁干了什么事情?
生:我把小兄弟的风筝破坏了。
师:我破坏了小兄弟风筝,是不是?这就是马丹说的“精神的虐杀”。那我要先问问同学,“精神的虐杀”,“虐杀”二字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