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7/5 8:28: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50个字。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
  A《口技》复习题

  1.解释下面各组语句中指定的词。
  ①妙:众妙毕备(妙处)以为妙绝(好)
  ②绝:群响毕绝(停止)以为妙绝(极)
  ③善: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④乳:妇抚儿乳(喂奶)儿含乳啼(乳头)
  2.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善),作者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体现的。
  4 .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正面)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侧面)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技艺的高超)
  5、“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①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②急切而向往的心情。
  6.“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7、选文第1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9、对于听众反应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能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10、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11、课文点明题旨的语句是京中的善口技者
  12 .文章前后两次交代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13 .根据要求,原文填写。
  写救火的响声由少而多的句子: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14.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中议论的句子:虽人有…………………………………………………………一处也。
  B《伤仲永》复习题
  1、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3、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揭示仲永由“奇人”转变为“凡人”的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