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 知识建构●<br>
1、写作背景<br>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 ”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br>
2、作品简介<br>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 ,也是一部重要的 。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 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是 。全书共 篇,分国别编辑,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br>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br>
《战国策》长于 , 文笔流畅,生动活泼。书中说事常常运用 ,通过许多有趣的 ,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br>
3、常识集锦①<br>
讽:以自己家庭亲友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 和讽刺不同。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有纳谏除弊之意。“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 <br>
4、基础指要<br>
(1)一词多义 <br>
乃重修岳阳楼 ( 修理、整修 ) <br>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 治理 )<br>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学习 )<br>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 修养身心 )<br>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高、长 )<br>
掌修国史 ( 写、著 )<br>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善良,善事 )<br>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美好 )<br>
京中有善口技者 ( 擅长 )<br>
王曰:“善” (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