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新题精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4/19 0:18: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20字。

  一、【2012济宁质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过南旺守闸①
  刘 基
  客路三千里,  舟行二月余。壮颜随日减,  衰鬓受风疏。
  蔓草须句②国,浮云少昊③墟。秋心如汶水,荡漾绕青徐。
  [注]①刘基(1311-1375年),元至顺年间进士,助明太祖朱元璋成就帝业,后弃官还乡。南旺: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南古运河边。守闸:停船等待河上闸门开启。②须句:春秋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③少昊:少昊为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曾建都于曲阜。
  (1)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伤感和政治上失意、急切思归的愁苦心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要从抒情方式入手。直接抒情的,抓情感词,抓议论句。间接抒情的,抓意象(人物、事件、景物、器物),通过意象揣摩情感。如果是以景衬情,要分清是正衬,还是反衬。用了典故的,要注意区分是正用,还是反用。还可以通过表现手法反求情感。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有何效果?(4分)
  【答案】用典(借古伤今),使抒情委婉含蓄,发人深思;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秋心”写得具体可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4分。分号前只答“借景抒情”给1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对于典故,首先应确知其本来含义,其次要揣摩作者应用典故的意图,是正用还是反用。
  二、【沈阳四校12月月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8.9两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8.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
  【答案】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 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2 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
  【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比较中体会诗人感情的异同点。要抓标题,抓关键字,抓情感字,从而体会作者意图。
  9.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用作量词修饰“月”,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