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17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程初一语文《散步》教案
 井湾子中学 贺红玲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一起散步吗?散步应该是很平常的家庭生活内容,谁没有和自己的家人散过步呢?你曾想到过什么吗?悟到过什么吗?可是,作家莫怀戚劝能有平常中感悟到不平常,他把自己散步的感受写成了一篇精美而令人感动的散文《散步》。你们想知道作者在文章中写了什么吗?它为什么令人感动?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步》,去体会其中的人生哲理。(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幕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起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