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30 11:55: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5110个字。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寻找理想》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筛选提取信息的基本思路,学习写批注、写感想片段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
  [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文本,理解文中作者对有关理想的看法。
  2)使学生正确的理想,并产生为之终生奋斗的动力。
  [ 教学难点] 读懂文本,理解文中有关理想的看法。
  [ 教学安排]两课时
  [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作者巴金资料了解作者。教师搜集关于老人理想的资料整理制作课件备用。
  (2)组织学生搜集了解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组织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指导下反复研读课文,完成对课文每一部分的划分。
  (4)本文是巴金应“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面对“金钱潮”产生困惑所发出的呼救而写的一封回信,文章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浅白而深刻的道理。也许我们在理想的确立上也存在困惑,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题目“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作者希望孩子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交流所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巴金“追寻理想”简历巴金,少年时在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1923年赴上海读书毕业后,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1928年冬回国,主要作品有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东渡日本。1936年后,投身抗战,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小结:从上述材料中,我们看到巴老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遭遇过挫折、打击和失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想,凡是有志青年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巴老是怎样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呢?从他那里,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奋斗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2、《背影》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狼藉”“踌躇”“蹒跚”“颓唐”“琐屑”等词语的音形义。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4、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
  〖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训练
  2、词语训练
  3、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学生阅读注解1。补充: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爱国者。
  二、检查预习(学生板演)
  1、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的注音解释
  2、补充:栅迂不能自已惦记
  三、朗读课文
  点拨:注意读出感情,以最后一段为示范
  四、默读课文,勾划以下表现以下内容的语句
  1、人物、事件、地点
  2、不能理解的词句
  3、自已认为感人的地方
  4、写背影的语句
  五、整体理解
  1、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这篇文章主要写谁?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我的家庭困难?
  3、文章总写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最不能忘记”?
  4、文章一共写了几个背影?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5、给文章划分一下段落层次。
  3、《我们和青春对话》
  【三维目标】
  ●体会“走进青春”的感悟和遐想,做好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青春的叩门。
  ●理解本文生动形象、含义丰富的诗歌语言。
  ●学习新诗的朗诵。
  【教学设想】
  1.这首诗热情洋溢,语言生动形象,多用对偶排比,比较适合于朗诵。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认真指导学生朗读。指导要具体,要举例,要示范,还可以采取单口、对口和群体的形式开展朗诵活动,指导学生在朗诵中去感知和体会。
  2.学习过程中和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今中外吟诵青春的诗歌,读一读、讲一讲,还可以开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
  3.对于诗中委婉含蓄、含义丰富的诗句,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直白的语言写出大意(可以在句式上作些要求),一方面加深理解,二方面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本诗语言上的特点。
  4.安排两课时。
  5.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青春,一个亮丽的词语,一个永远被人赞美的话题。它拥有的是一种促人上进的心态,奋发进取的精神。
  青春有许多亮点,最亮的还是活力。心中有青春,则会如鸟儿一般长出“翅膀”,活跃在能走到的任何地方。搞活动嘛,没有问题。也许歌唱得不那么好,舞跳得不那么棒,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有活力,就犹如给人输入了奇妙的东西,一切都变得那么耐看,那么振人心弦;学习嘛,没问题,也许学得不那么棒,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活力在,就永远会有动力,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走到光辉的顶点。
  叛逆,青春的第二大亮点,它给予含有青春心态的人激情奔放,去冲破严实的约束。也许有人会担心,青春的叛逆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消极的对待功课,讨厌任课老师等等,但他们忘了,叛逆中仍有极富创造力和突破力的理想,可以渐渐抚平叛逆。
  青春的再一个亮点是理想。人们常说,理想是大海中的航灯,黑夜中的烛光,普罗米修斯手中不朽的神火,它是多么的光彩照人。理想,是坚定的意志,饱满的情绪,也是荡漾在生命赶甘泉中的一丝清流。
  青春——犹如喷吐的太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