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汇总
- 资源简介:
约26510个字。
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汇总
一总论第一部分古诗词语言鉴赏
一关于语言形象的鉴赏
二关于语言准确的鉴赏(意境的鉴赏)
三对偶句的鉴赏
四流水对(串对)的鉴赏
五借对的鉴赏
六议论的鉴赏
七比兴的鉴赏
八白描的鉴赏
九谐音双关的鉴赏
十用词巧妙的鉴赏
十一动静交错的鉴赏
十二炼字炼意的鉴赏
十三诗眼的鉴赏
第二部分古诗词写作技巧鉴赏
一对比的鉴赏
三互文的鉴赏
四叠字的鉴赏
五虚实交错的鉴赏
六比喻的鉴赏
七联想与想象的鉴赏
八反衬的鉴赏
第三部分古诗词景物,情感,意境鉴赏
一写景鉴赏
1、江河
2、湖泊
4、风雨
5、冰雪
6、春
7、夏
8、秋
9、冬
二抒情的鉴赏
1、直接抒情
2、融情于景
3、借景寄托
4、移情于景
5、借物抒情
三意境鉴赏
1、感伤的意境鉴赏
2、意境的清丽隽永
3 、意境阔远
4、恬淡静美的意境
第四部分古诗词内容鉴赏
一、乡情乡思二、友谊友情三、爱情婚姻四、亲情伦理
五、离情别情《雨霖铃》
六、田园归隐《新凉》
七、军旅战争《从军行七首》
八、怀古咏史《金陵怀古》
九、哲理言志《清平乐》
十、忧国忧民
第五部分古诗词主旨欣赏
一、珍惜青春时光
二、爱国主义
三、借物抒怀
四、热爱生活
第六部分古诗词风格赏析
一、瑰丽奇特美
二、清新自然美
三、雄浑奔放之美
四、慷慨悲壮之美
第七部分用典赏析
第八部分古诗词结构赏析
一、时间空间结构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
三、首尾呼应
一总论
1、古诗词鉴赏完全采用主观题,加大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2、古诗词鉴赏是分层次的,可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学习。
认知—识记—分析—理解—辨析—评价
3、首先要读懂诗中词句,了解诗的语言
古诗词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古诗词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它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时和谐的,节奏是鲜明的。
鉴赏所含内容较多,涉及到遣词造句,语言风格,语体色体等,古人练字讲究简练(朱光潜说:旧诗词的妙处在简练不等于简单。简单是一览无余,简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尽之言能传无穷之意),诀窍就在“言”是经过精选的,他有典型性,能代表或暗示出许多其他的东西。
第一部分古诗词语言鉴赏
一关于语言形象的鉴赏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①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①幽人:幽居之人②省:理解,体查
问题:
1、词中所出现的主要意向有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数个,其中,上片以幽人引出孤鸿,下片则以孤鸿暗比幽人。惊魂甫定,顾影自怜的孤鸿意象,正是诗人自我的写照。(这些词语言准确形象)
2、诗人通过这些词语书法怎样的情感?
本词写于黄州定惠院寓居之时,正是作者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来到黄州所写。这些词语言准确,形象的抒发了从政失意而寂寞孤独的情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背景资料:何谓“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1079年)发生了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