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2720个字。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4、增强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8-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是满族人,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很多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迫害致死。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相关资料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学习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中流露的情感。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你知道吗?
济南位于山东省境内,在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公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mào)山,西边有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但“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因此,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它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另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色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文学家老舍,怎能不喜爱济南的山和水呢?怎能不写出如此美丽的文章呢?
2、走近作者
老舍(1899 ~ 1966),原名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族人。现代著名的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在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在此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小说,以及剧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