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川中学2009-2010学年度春期期末考试初2012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6310字。
重庆市巴川中学2009—2010学年度春期期末考试
初2012级语文试题
(完成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 卷面 总分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归省(shěng) 祈祷(qǐ) 真谛(dì) 戛然而止(gá)
B.斑斓(lán) 重荷(hè) 凫水(fǘ) 一拍即合(pāi)
C.骊歌(lí) 甜腻(lì) 惬意(qiè) 参差不齐(chā)
D.怂恿(sǒng) 驯良(xùn)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嫉妒 叮嘱 高标 回环曲折
B.博学 默锲 勇毅 齐心协力
C.奥悔 仰慕 安祥 变幻多姿
D.瞬息 闲熟 含蓄 当之无愧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B.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义愤填膺。
D.他颇有才华,可惜锋芒毕露,别人很难和他合作。
4.下面这段文字画线的四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人的一生,①有三分之一时间度过在睡眠中。睡眠对于人的健康,②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关键重要。③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为此,④中国睡眠研究会提出了“良好睡眠,健康人生”。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该调整为
(2)第②处用词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3)第③处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5.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人物说话的言外之意。(4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①: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问题②:学生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6.“平安校园”着眼于校园安全稳定,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七年级1班准备举行“平安伴我行”主题班会。请你参照示例,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示例一: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示例二: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答:
7.综合性学习。(7分)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请根据你对戏曲知识的了解,完成问题。
(1)语文课本中的戏曲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选自鲁迅《社戏》),句中的小丑(即丑角)俗称_ ____ ____,扮演_____ ____角色。(2分)
(2)戏曲知识我知道
中国戏曲之母是_______,被称为“东方歌剧”的是________,它是地道的中国国粹。(2分)
(3)地方戏曲我来品
豫剧《花木兰》唱词: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在《花木兰》唱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3分)
答:
8.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鲁 迅——《社戏》——双喜
B.笛 福——《鲁宾孙漂流记》——小说
C.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诗人
D.都 德——《最后一课》——德国作家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9.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关的诗句。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5)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6)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7)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9)《木兰诗》中“ , ”表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