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09-2010学年度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6900字。
江苏省宿迁市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七 年 级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7 8—11 12—15 16—19 20—23 24
得分
一 ( 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笨zhuō yùn 含 濒 危 自怨自艾
2.找出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订正后填在表格中。(4分)
喜出望外 屈指可数 沤心沥血 燥动不安 含辛茹苦
循序渐近 饶有风味 相得益彰 轻妆淡抹 金璧辉煌
错别字
正确字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8分)
①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③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⑤无情有恨何人觉? 。(陆龟蒙《白莲》)
⑥雨昏青草湖边过, 。(郑谷《鹧鸪》)
⑦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⑧见贤思齐焉, 。(《论语》)
4.下面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2分)
①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②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
5.《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请你据此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①这里涉及的三个神话人物是: 。
②请你根据本回目的内容,任选其中两个人物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选 评价:
选 评价:
6.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七(1)班全体同学准备走入社会,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请你也参与做好以下工作。(3分)
①他们需要打一条横幅,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
②当队伍走到一条小河边时,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捕捉青蛙,你走上前说:
③活动结束以后,你打算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什么,请具体说一说。
7.阅读杜甫的《孤雁》,完成下面的问题。(3分)
孤雁 杜甫
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结尾处写“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有什么作用?
2.此诗写孤雁,其实也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请你具体说说。
二(43分)
(一)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8——11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
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词。(4分)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10.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请你联系选文用自己话说说这个“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11.作者在结尾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也。”这一慨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