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附《塞翁失马》教案:
塞 翁 失 马
《淮南子》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 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重点
1. 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 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查字解词。
2.在看图配文的过程中,掌握全文的情节,学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
3.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步骤
1. 导入新课
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
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请同学们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