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凤城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7 20:32: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8780字。山东省凤城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调研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4.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书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B.在亵(xiè)渎一切、消费一切的氛(fèn)围中,经典正在被调侃、嘲讽、戏说所清解,人们心中只残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美好回忆。
C.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jiáo)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zhuó)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在雨中,尽情敞开自己的心扉,让雨淋湿是多么惬(xiá)意啊!然而许多人在美丽的雨天却成了匆匆过客,忘了咂(zā)摸品味一下自然赋予的香茗。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辑私 度假村 信马由缰 良莠不齐
B.顿悟 兑奖券 浮想联篇 珠联璧合
C.诛连 协奏曲 和颜悦色 终生事业
D.灵犀 坐标系 得鱼忘筌 融会贯通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B.奥林匹亚遗址长宽大约都是五、六百米,分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多座建筑。遗址周围全是青翠的树林,小河静静流过,风景十分美丽。
C.根据这一发现,专家作出两个推断:其一,这里很可能是这两种谷物的起源地,其二,西辽河上游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地。
D.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下午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他敦促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并表示中国要做和平的、学习的、合作的大国,“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被称作“城市女主人”的城管功不可没。但其粗暴执法的形象亦广受质疑。社会声讨下,行走在风雨飘摇中的城管队伍开始反思,开始学会“温柔”。
B.小沈阳不孚众望,他和师傅赵本山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合演了小品《不差钱》,获得今年“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语言类一等奖。
C.中国饮水机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迅速膨胀,过快的发展造成了饮水机产品鱼龙混杂,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D.济南山柔水媚,秀色可餐,别的不说,单那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就够令人神往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金融危机,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党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
B.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制作的“人家”栏目以人物访谈的形式,采访了一批在我国科教文卫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师级人物,他们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C.许多国家都在严格执行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加强工 业废气的同收管理等措施来治理浮游微粒污染,并初步取得一定的成效。
D.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波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士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翰林院与翰林
邸永君
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才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