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2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2 23: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故都的秋
预习:选取自己所喜爱的一幅秋景图,结合想象将它画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课文分析鉴赏,体会课文的“清、静、悲凉”的意味。
     2.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课前引入
我们都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夏天烈日当空,热力四射;冬天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那么,当我们说到秋天又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我相信在每个同学心中都有对秋天的理解,或美好或悲凉,下面我想请同学畅谈一下心中的秋。(抽两三位同学)
点评:每个人眼中的秋都是不一样的,正是因为“异”才会营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又是怎样的呢?(写课题)
解题:从课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描写的地点和内容,围绕一个“秋”字,可以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他对故都的秋怀有深切的眷念之意,听到这里,大家是否对故都的秋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呢?到底它有怎样的魅力使作家情有独钟,深深眷念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去品味一下故都秋的神奇之处吧!

二.课文分析鉴赏引导
1.老师自读3到11自然段,学生思考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体现了作者“清、静、悲凉”的情感基调。
第3节中,作者笔下的秋景,“屋”和“壁腰”都是破的,“日光”本是暖色调却也是“漏”的,“牵牛花以蓝色和白色为佳”也是冷色,“疏疏落落的秋草”写出了清晨院景“悲凉”的一面;另一方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用反衬的手法突出北平清晨“静”的特点,同时也写“清”。
附加问题: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潭柘寺的钟声”从什么角度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的深情?答:从思念之久和记忆之深的角度诉说了对故都秋的眷念之情。
(2)“即使……就是……也…”这样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故都的秋意,果然是无处不在,它的色味特别浓烈。
(3)“从槐树叶底,朝东……使作陪衬”,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牵牛花的?为什么说牵牛花能使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答:作者对牵牛花的观察和描写,既注重其形态,又注重色彩,而色彩又分辨其优劣,除此以外,从绘画的观点来欣赏牵牛花,指出在牵牛花底,最好要有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牵牛花盛开于秋季,它在其他秋景映衬之下,自然也能使人“感觉十分的秋意”。
第4节中,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落寞”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了“悲凉”。
第5节,秋蝉残声(“衰弱”)
第6到10节,秋雨话凉:奇、有味、象样(请同学朗读北方人的对话,体会味道)
第11节,秋果奇景(如何描写枣子的成长?答:生长过程,颜色的变化)
小结:文中为我们分别展示了清晨院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五幅秋景图,我也和大家简单地品味了一番,要真正感受其中的“清、静、悲凉”,就让我们一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