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文言文翻译题例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8/31 9:1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江苏省2003年中考十三地市共考了18道文言文翻译题,全部采用了笔译的形式,屏弃了客观选择题,其中课内选句17道,课外选句1道,赋分基本上每句2分共4分(南通市只考1句4分;徐州市考了2句6分,是考查翻译总分最高的地区)。考题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语句,且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略举几例,谈谈对文言文翻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补出省略成分,保持完整意思
文言文简洁精练,常常微言大义,但大量的省略为理解带来了困难。如省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其中主语成分的省略最为普遍。如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003年淮安考题)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2003年南京考题)
(3)然后世未有能及(之)者。(2003年连云港考题)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003年徐州考题)
例(1)(2)都省略了主语,例(3)省略了宾语,译时要补出来。例(4)的情况较为特殊,前后句之间省略了连接成分,译时要补出“如果不停止的话”,否则句意不通。类似的情况,《周处》中还有一例:且人患志之不立,(若立志)又何忧令名不彰邪?
二.把握句式特点,译出原文语气
古今汉语的句式从整体上看基本一致,但是文言文中有些句式与现代汉语还是有较大的差别,必须把握其特点,译出其语气。如: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003年扬州考题)
(6)微斯人,吾谁与归?(2003年常州考题)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003年镇江考题)
例(5)是文言判断句,陈述语气中流露着诚恳,要译出来。例(6)要译出反问语气,并把倒装成分“谁与归”调整过来。例(7)是含有介词“于”句子,需要调整句序:(只求)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三.重视实词虚词,译好关键词语
文言实词是文言文的主要组成要件,实词译不准确,这个句子意思就无法表达出来。而虚词是句子能正常运转的润滑剂,其组词造句和表情达意功能不能忽视。其中,有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