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案1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2.能有感情的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位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和恢弘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新授:
1.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2.播放田震的《黄土高坡》和安塞腰鼓的声音。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3.品读场面:
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声响(14—17),击鼓的后生(18—27),奇丽的舞姿(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