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50个字。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通过品读,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学生预习: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五遍。
2.思考课后习题,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鸭蛋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及作者情感。
4、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当年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人士屈原,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后来随着中华文明流传播到海外。然而这个源自我国的传统节日,却在韩国“发扬光大”!韩国已将其列入他们国家遗产名录,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2、其实我们有着丰富的端午文化,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用行动去继承它。我们今天就跟随着汪曾祺去领略他家乡端午鸭蛋的独特魅力。
二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他的文章平淡而有味,常常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还不乏幽默感。
三、预习检查字词注音
汪曾祺qí 咂摸zā•mo 城隍huáng 拧níng成小绳门楣méi
用酒和huò 苋菜xiàn 籍贯jí 硝药xiāo 腌腊yān
络子lào 大襟jīn 车胤yìn 熏xūn五毒似的shì•de
四、说风俗
1、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汪曾祺的家乡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
2、最与众不同的“吃十二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比如说,我们过年的时候总少不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