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各地名校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18 18:12:2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8210字。2008年四川省各地名校高三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篇
整理人:lyphm001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简析颈联中的“分”和“挂”字的妙用。(4分)
答:
(2)分析说明“愁倚两三松”一句中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2参考答案:(1)野竹与云气相接,这本是一幅静景,但诗人用了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这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一个“挂”字,就由动化静了,它使人像看到陡峭的山峰上,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2)“愁倚两三松”描写了诗人在松树之间徘徊的情形,(1分)表达了诗人访道士不遇之焦躁不安的心绪(1分)和怅然若失的愁情(1分);也侧面折射出诗人对道士的渴慕。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简述首联描写的内容,并指出本联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4分)
答:
(2)简要赏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4分)
答:
12.(1)首联描写了风雨刚停下来的秋天傍晚,在灞上的原野上,大雁一群群急急飞过的画面(2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2)A.从情景关系角度看,是触景生情:诗人异乡羁留,见落叶而思故乡,对寒灯而觉孤独;B.从炼字的角度看,“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C.从句法的角度看,属于名词叠加句法(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增加了意象容量,在简短的句子中,把诗人的孤独流落之感,既高度凝练、又十分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答到任意两点,均得4分)
【诗意概说】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秋气萧森: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而生悲,以及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两个题目(8分)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在诗人家乡附近。皋,水边高地。 ② 徙倚:徘徊。依:归依 ③犊(dú):小牛。④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
(1)诗的中间两联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薄暮中所见的景物,请作简要赏析。
(2)在薄暮的景物中,诗人的心情如何?
13、(1)这是一幅山乡秋景图,写法上极有变化:有远景(树树,山山),有近景(特写:牧人驱犊、猎马带禽),有色(秋色),有光(落晖),有静态(山和树),有动态(驱犊返,带禽归),描绘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