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7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14 16:48: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对比烘托的写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有感情诵读散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对比烘托的写法。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意蕴丰富的季节,人之于秋,往往有一种不能自已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催生了无数优美的文字。古今中外秋思之作,着眼点各不相同:哀秋,怨秋,喜秋,颂秋,都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感到的是悲凉和沧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里,柳永品到的是离别的凄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山河的壮丽,抒发的是“主沉浮”的壮志豪情……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是因为主观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现代作家郁达夫所关注的秋景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故都的秋》,和郁达夫进行零距离交流。
  二、简介作者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从小熟读唐诗、古文,爱好文学。短篇小说《沉沦》是其早期代表作,另有《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他是“创造社”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三、课题释义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四、整体感知
  (一)快速阅读全文,画上记号
  思考: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可用哪几个词语来概括?
  2、描写了哪些景物?可概括为哪几个画面?
  (二)明确
  1、文眼句:可是啊,北国的求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可以用“清、静、悲凉”这三个词语来概括故都的秋特点,全文是围绕这一句话来写的,所以这一句是文眼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