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约4810字。
2007—2008学年度下期单元自测题
七年级语文(一)
A卷(100分)
第Ι卷 (共16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蟋蟀(shuài) 花圃(pǔ) 炽热(chì) 荒草萋萋(qī)
B、讪笑(shàn) 懊悔(ào) 嫉妒(jié) 四环曲折(qu)
C、澎湃(bài) 阻抑(zǔ) 屏障(píng) 五彩斑斓(lán)
D、脑髓(suí) 哺育(fǔ) 崎岖(qí) 人声鼎沸(dǐng)
2、下列各项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捷 雨蓬 纳凉 直插云宵
B、缠洛 珊瑚 辨论 高枕而卧
C、严历 红署 倜傥 塑雪罗汉
D、博学 肿胀 觅食 却道无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必须爱护学生,不能对学生漠不关心。
B、在铁的事实面前,他鸦雀无声,只得低头认罪。
C、黄老师没有个人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在学业上取得一点成绩,不能骄傲自满,应该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部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部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5、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每题2分,共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B卷 (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1、分别说说下面诗歌的两联所蕴含的物候规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
(2)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二)曾参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反( ) ②适( ) ③特( ) ④遂( )
3、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之妻之市 B、其子随之而泣
C、曾子欲捕彘杀之 D、今子欺之
4、翻译下列语句。(2分)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译文:
5、曾子为什么一定要杀猪给儿子吃?(3分)
答:
6、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