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90字。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还是延续了2006年的形式,以“稳中稍变”为宗旨,既强调了传承,又注重了创新;既考虑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率,又兼顾了高中阶段学校选拔的需要。从分值看,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依然为38分,其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占12分;现代文阅读理解共49分;大作文为命题作文,分值为63分,错别字及书写共有3分;考试时间依然为100分钟;从题目内容看,考查学生“感知、体验、积累、应用、鉴赏、迁移”能力的目标还是十分明显的,整套试题在保持中考命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加强了语言品读能力的测量,命题强调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强调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充分体现了“强调积累、立足文本、融会贯通”的特点。下面就先对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部分 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2006年文言文的分值从原有的30分提高到38分,2007年则保持了稳定,这就说明文言文阅读要继续予以重点关注。从考查的内容看,2006年与2007年的考查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背诵、默写;理解、掌握常用实词的意思;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诵读、理解、感悟课内外文言文内容及主题等。考查的题型也基本保持不变。有填空、解释、问答等,唯一的变化就是今年课内文言文的考查选取了S版、H版及二期课改新教材这三种教材的共同篇目,但在命题及答题时则还是竭力体现出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
㈠文言文阅读要强调积累。试卷的第1题共设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几乎占了文言文分值的近二分之一。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共15分)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
(2) ,清泉石上流。
(3)童孙未解供耕织, 。
(4)尝贻余核舟一, 。
(5)《岳阳楼记》中表明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语句是 。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共15分)
1、(1)海内存知己, 。
(2) ,万条垂下绿丝绦。
(3)若言声在指头上, ?
(4)博闻强记, ,智。
(5)《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语句是 。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共15分)
1、(1)向来枉费推移力, 。
(2) ,壮心不已。
(3)满面尘灰烟火色, 。
(4)然后叹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语句是 。
考查内容涉及面十分广,首先是上下句背诵的形式,A组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C组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等是细腻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A组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组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则是对优美的自然景观进行具体的刻画;而其他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则包含着古人对人事的处理方法,更富含着哲理的人生启示,几乎都为名言佳句,重点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文言诗文的情况,对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要予以重点关注;而理解性默写中,A、B、C三组都选择了著名的游记篇目中对于自然景物描写的相关语句,有《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天气早晚变化的“朝晖夕阴”,也有《醉翁亭记》中描写花草芬芳的“野芳发而幽香”、描写山间清晨之景的“(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这一题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基础上的记诵。所考查的这些语句不管是语言形式还是蕴涵内容,都对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诵读默写的同时,同样能够提升自我素养、积累文化知识。与此同时,字、词的正确书写也十分重要,这就有助于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在试卷批阅过程中,学生答题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默写错误率最高的是写错别字,其次是另默其他语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