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23 22:42: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内容,约14800字。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综述
  说明文的类型: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说明文。
  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说明的顺序: 
  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说明的方法 :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说明文采用的怎样的说明方法,一方面要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读者的喜好灵活选择。阅读时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说明的方法 
  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数据: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 “总(概说)——分(具体)”式
   “总——分——总”式
   “分——总”式
   并列式
   递进式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多数是对事物进行科学说明,因此说明的语言必须准确、周密。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 解题策略与方法
  考点精析 
  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准确概括中心意思。
  2.把握文章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看出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概括层意。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语言准确性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对复杂句子、特殊句子、重要句子的意义能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能够发现文中的语病,找出并加以修改。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200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
  【议论文阅读要求】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键词语、典型语句,注意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8、分析写法上的其他特点(如夹叙夹议、议论中的说明和过渡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9、运用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
  【能力要求】
  1.   判断、归纳中心论点。
  2.   认识、区分论据类型。
  3.   辨识、掌握论证方法。
  4.   理清、划分论证结构。
  5.   理解、概括思想内容。
  6.   揣摩、体会词句含义。
  7.   分析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证语言。
  8.   感受、领悟生活启示。
  【备考指导】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首先要通览全文,迅速把握统率全文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中心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面,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判断时,不可误把论题当作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只有分论点,这就需要综合分论点,使其成为中心论点。还有的议论文作者不明确提出中心论点,这便要领会论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进行归纳,归纳时既要做到内容全面,又要注意文字简洁。
  把握中心论点之后,再通过仔细阅读全文,去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此时要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中心论点的(即提出问题),如何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运用什么方法展开论述的(即分析问题),又是怎样强调和深化中心论点的(即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辨识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特点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中的概念具有交叉关系和从属关系,如对比论证既包括事例的正反对比,又包括道理的正反对比,又如引证和喻证都属于道理论证。
  对于议论文语言的解析和品味题的解答,一般方法是:1、解析词句的含义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不论是解词义还是析句义,都要理解揣摩它的表达作用。2、议论文的语言非常讲究准确、严密的措词,很有逻辑性和分寸感。解答这类题时,要抓住词义的范围和轻重、副词的修饰限制作用来分析,看它保存跟删去后对表达有什么影响。议论文的句式特点的解析跟记叙文一样,要从修辞的角度去思考。
  议论文的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教育作用,题目设计中往往要求学生阅读后谈感受、启示等。应当说,这类题很灵活、自由,具有开放性,解答时要注意紧扣观点,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解读驳论文,主要把握作者驳斥了什么反面论点,批驳的突破口是什么,同时注意树立了什么正面论点。其他考点跟立论文类似。
  【学法一点通】
  阅读理解切忌急于求成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