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2140字。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训练(一)
作者:7girl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① 。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② 。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③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④ 。
[注释]①城阙:宫城前两边的楼观,这里代指京城。 ②翻:通 “ 反 ” 。 ③风枝:风吹动树枝。 ④羁旅:客游他乡。晓钟:报晓的钟声。
⑴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故人相逢的环境的。(4分)
答:诗人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故人相逢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京城的夜已经很深了,秋风惊动枝头栖息的鸟鹊,露草里躲着唧唧鸣叫的寒虫。
⑵试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4分)
答:这首诗描写了和同乡偶然聚会的情景,表现了乱世相逢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颔联以“还作”、“翻疑”作流水对,叙江乡故人偶集,真是难得,反而怀疑是不是在做梦(梦幻心理);尾联写欢聚对饮,长夜叙谈,并以“畏晓钟”——分离时间到来作结(“畏”表现的畏惧心理),深刻表达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友情的深厚。全诗心理描写真切而传神。(两点四分)
【简析】诗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2、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5分)
⑴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由地点联想到在此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是相关联想。”“睢园绿竹, ,”由眼前滕王阁宴会想到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由在坐的文人雅士想到豪爽善饮的陶渊明,这是相似联想。“露从今夜白,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中国古典诗歌由于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⑴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气凌彭泽之樽 月是故乡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土俱 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⑴词的上片吟诵的具体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 分)
答:梅。从五个方面写:①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②花的颜色,如雪;③花的香气,高雅不同一般;④花的枝条,旁逸;⑤栽花的地点,种在农家院内。(答出具体对象 1 分,列举出每两个方面 1 分)
⑵这首词的下片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 分)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 “ 一般开 ” ,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答出手法 1 分,结合诗歌分析 2 分)
4、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5分)
⑴锦琵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 , 。
, 。 ,只是当时已惘然。
⑵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在人生失意的处境中,往往能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李白《行路难》唱出了“ , ”的人生最强音,洋溢着对自己才能的强烈自信,这份对自信在《将进酒》中更是得到充分体现:“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苏东坡《水调歌头》则以“ , ,此事古难全”自我宽慰,袒露出词人豁达开朗的胸襟。
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⑵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益行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注释]扬子,即扬子江。
⑴诗歌的前两句刻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