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40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
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
(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王叔文被贬后又被赐死。王伾死于贬所。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司马。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在位期间的年号为“永贞”,故又称这次政治革新运动为“永贞革新”。
10年后,他和柳宗元被新一任皇帝召回京城时,欣然写下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挑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千古绝唱,充分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刘禹锡返京后,因一首玄都观即景诗再次被贬。11年后,他又被召回京城。他在从安徽和县绕道扬州时,与贞元进士白居易相会。两位大诗人酒逢知己,感慨万千。白居易说:“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刘禹锡回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居易安慰刘禹锡:“亦知合被才名折事•二十三年折太多。”两人“借酒浇愁愁更愁”。刘禹锡回慰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格与文格在淡淡的忧伤中沁着馨香。“二十三年折太多”,但这只是暂时的,它并没有把诗人折趴下去。回到京城后,刘禹锡又去了玄都I观。他欣然命笔:“百亩庭中二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文如其人,文品乃人品。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