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30个字。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一 海 燕
高尔基
lqhyc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象征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同时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对比、烘托的作用。
3.把握课文线索,在诵读中领会革命激情,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意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象征的写法,正面、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同时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和对比、烘托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线索,在诵读中领会革命激情,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事物的象征意义,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海燕》舞蹈)这一幕激情澎湃的舞蹈向我们演绎的就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笔下的散文诗《海燕》(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1. 释题。
——我们知道,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或“暴风雨的报信者”之意,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本文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可见这不是自然界中普通的海燕,作者已经赋予了海燕特殊的典型意义。
2.作者简介。
——(播放视频)提及《童年的朋友》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七颗钻石》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3.体裁。
散文诗:是一种区别于诗、区别于散文的文学表达形式,是富有诗意的散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特点:①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灵活,直抒胸臆。②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③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以小见大,往往隐含丰富的哲理。
4.背景简介。
过渡:作为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为什么在1901年3月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
——写于1901年3月。这是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1905年)的前夜,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俄国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不断高涨,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于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