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700字。
语文版 九年级下诗词赏析练习
安县西苑高级中学 罗毅
第一部分 对每一首诗的分析及应掌握的内容
1《黄鹤楼》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所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仙人一去都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
C、颈联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尾联江水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E、古来写思乡愁绪的诗作不计其数,大多充满哀怨,但此首却意境壮阔深远,愁而不怨。传说李白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但见到崔颢的题作立即打消了写诗的念头,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2《钱塘湖春行》
A、这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孤山寺北贾亭西”起笔交代了诗人观景的处所,“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
B、颔联用“鸢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C、颈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D、尾联是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人的行踪由孤山寺北贾亭西来到了西湖东部的白沙堤上,在湖东绿杨深处的白沙堤上漫步是诗人的“最爱”,因为这里看到的景象更加美好。
E、这首诗的语言浅近平易,十分上口,充分体现出白诗语言风格。此外全诗结构安排巧妙,前两联是先写观景的处所,再写所见之景,后两联是先写所见之景,再写观景之处,使得全诗首尾呼应,中间又集中写景,体现出一种结构美。
3《相见欢》
A、作者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用诗词来抒发心中的怨忿。亡国之愁是激发他写出这首词作的主要原因。
B、“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极写愁绪之重,重到无法言表,“独”字尽显孤独之感。“月如钩——一弯新月,点明了时间,古人惯用这一意象抒发离愁别绪。
C、“寂寞”“深”“锁”则呼应前面的“独”字,进一步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越想心里越乱,这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种滋味实在是难于言表,让人读来大有言未尽而意无穷之感。
4《江城子 密州出猎》
A、这首词是苏轼任密知州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为何以“老夫”自称呢?这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锦帽貂裘”写的是诗人的装束,“千骑卷平冈”,则是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D、“孙郎”是古人对孙权的昵称,作者以孙权自喻,是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也正因为如此,前面才自称“老夫”;并由此引出下面的典故:希望像汉代的魏尚一样,有冯唐为之清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E、词的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和盼望。“何日”写出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出诗人的豪放的气概。
F、这首词表面看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5《行路难》
A、本诗利用比兴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赞宴席的华美。“斗十千”“直万千”手法高度夸张。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新茫然”二句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尤其是“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四个意象揭示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
E、“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的反复咏叹,语气是那么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
F、“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很快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崇高志向自勉,是那么地信心满怀。
G、全诗紧紧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矛盾展开,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瞬息变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