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练习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典诗歌鉴赏训练题
一、阅读文天祥词《酹江月》,完成下面题目。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 词的上片中“铜雀春情”化用了杜牧《赤壁》中的诗句“ , 。”抒写亡国之恨;下片中“睨柱吞嬴”及“回旗走懿”是借用 的故事及诸葛亮死后吓退司马懿的故事,表达自己要象他们一样进行殊死斗争、以死报国的决心。
2.词分婉约、豪放两派,试结合本词抒发的思情感情,分析其风格特征。
二、阅读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回答问题。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①庚开府:即庚信,南北朝著名诗人。②鲍参军:即鲍照,南北朝著名诗人。③渭北,指作者所在的长安一带。④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1.诗的开头两联,对李白的诗进行热烈赞美,李白“诗无敌”的表现,一是其诗 ,二是其诗 。
2.从题目看,全诗意在忆人,却以赞诗发端,以“论文”作结,不着一字而其意自现,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其巧妙构思。
三、阅读王观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后面问题。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词的上片首二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活了自然山水;末句“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
2.试从表现手法的运用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对本词作简要赏析。
四、阅读李清照词《鹧鸪天》,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词的上片盛赞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从首二句对桂花的正面描写看,这是由于桂花具有 的特点,下片中的“骚人”指的是 ,其代表作中多以香花作喻,却独独不见桂花。
2.试结合词中桂花的形象,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李商隐诗《霜月》,完成后面问题。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①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②素娥:月里的嫦娥。
1.本诗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 。
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了 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 和 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 。
六、阅读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一诗,完成后面问题。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的首句点明送行的地点,次句“心知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送别的 ,实际上却抒发了诗人 之情。
2.诗的末句写“望”中所见,情景交融,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