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04届古诗鉴赏题精编(1)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3分)
答:
(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哀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请指出本诗的“乐景”与“哀情”,并简要分析二者是如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掸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自选角度对该联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归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山中寡妇》首联明确交代了丈夫的死因之后,用白描手法从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两个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苦难形象;颈联(第三联)中又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她艰难穷苦的生活。(2分)
(2)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表达感情的?尾联(第四联)的感慨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4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答:
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