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字。
附件二: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周课时教案
级部 初三 时间: 2006 姓名:迟建升
课题:五柳先生传修正补充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诵,用心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指导朗读,自读感悟
2.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饮辄尽( )
⑤环堵萧然(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⑥不戚戚于贫贱( ) ⑦不汲汲于富贵( )
四、局部探究
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①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