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360字。
山东省济宁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2025.11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论语》问答
张实龙
【语录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翻译】子路问如何服务人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冒犯他。”
问一:为什么对国君不能欺骗,但可以冒犯?
答:在孔子看来,君臣本为一体。一个国家之所以要有国君,是因为他可以将大家有效地组织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力量。国君是引领方向之人,对国君当然不能欺骗。但是,发现国君有问题,要勇敢提出来,这是为国君好,也是为群体的利益。这种对国君权力的冒犯,是出自公心,而不是由于私利,贤明的国君都会理解,并从善如流。
【语录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翻译】孔子说:“天下太平,创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决定于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决定于大夫,传到五代,很少还能继续的;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谤议政治。”
问二:为什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有道,自诸侯出就是无道?
答:所谓有道与无道,就是看是否符合天地之道。天地间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看起来是杂乱无章,其实自有其秩序。也可以说,天地间一切变化,都是在追求这种终极秩序。人类社会的管理也应该符合这个终极秩序,或者说也应该是这个终极秩序的一部分。人必须结成群体,然后才能在天地间生存。人类开始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原始部落,相互隔阂、提防、攻杀,损耗了大量的资源,于是部落联合成国家。国家之间也是利益纷争,相互算计、威慑、战争,还是损耗了大量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相互融合、文化的相互交流,国家迟早会灭亡,现在的一些联合组织即是明证。到那一天,地球成为一个村,人类实现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只有合作共赢,没有欺诈威胁,天下只有一个秩序。礼乐征伐由天子出,代表的正是这种秩序,这当然是有道。如果由诸侯出,天下就会政出多门,就会陷入无序状态,自然是一种无道。
问三:为什么自诸侯到大夫到陪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在春秋时期,天下的事,先是周天子无权管理,是诸侯说了算;后来诸侯也无权了,是大夫说了算;再后来大夫也无权了,是大夫的陪臣说了算。一方面,天子下面有很多诸侯,诸侯又有很多大夫,大夫下面又有很多陪臣。也就是说,从诸侯到大夫到陪臣,越到下面,人越多,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真正能够霸占权力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另一方面,诸侯掌权的时间长,有比较坚固的根基;陪臣掌权的时间短,是暴发户,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越往下,延续的时间就越短。
问四:如何理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君臣本为一体、国君是国家引领者,臣子出于公心冒犯国君是为维护群体利益,故会得到国君的理解。
B.因为诸侯掌权时间久、根基牢固,陪臣属“暴发户”式掌权,没有根基,所以权力延续时间随层级下移而缩短。
C.当社会一切事务处于合理范围,百姓各得其所,无朝政可批评时,就不会产生谤议,这属于“有道”社会的理想状态。
D.只有人的生命之“本”挺立,为人处世的“道”才会自然生发,这突出了“修身”对“立本生道”的关键性作用。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问答二围绕“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为有道,自诸侯出为无道”进行阐释,指出礼乐征伐自谁出的意义,颇具深度与逻辑性。
B.问答五言陆象山对有子观点有抵触、熊十力批评其为“小人之儒”,并对比孔子“可犯”的思想,说明二者差异。
C.问答六以“生命”为核心解读了“本”与“道”的内涵,并指出人的生命具有按适合自身方式绽放的特性。
D.问答七采用“现象溯源、经典印证、社会延伸”的递进式论证,阐释了有子“孝悌是为人之本”的哲学思想。
3.请根据原文内容,将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8个字。(3分)
4.问三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试着提出问题并说明理由。(4分)
5.《〈论语〉十二章》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结合材料阐释“君子之道”的内涵。(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铁木前传①(节选)
孙犁
铁匠炉在新的场所生起来。
“这回,我要当掌作的。”九儿对青年们说,“我们是青年钻井队么!”
“拥护你。”青年们说,“我们轮流抡大锤、拉风箱,叫大伯站在一边指点着就行。”
青年们捐献来的钢铁是零碎的、破旧的,它们曾经多年埋没在角落里、泥土里,现在要经过锻炼,铸接在一起,形成一杆尖利的、能钻探地下、引出泉水来的铁钻钢锥。在青年们看来,这就像要把他们各人的高涨的热情,铸炼成一股共同建设国家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