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20 19:58: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53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前缀“新”字格式的文学命名层出不穷,业已成文学界热象。时下,文学现场的批评者摩拳擦掌,急于抢占一个“新XX”文学概念;各地文学主管部门焦虑重重,想为本乡本土打造一个“新”字招牌。总的来说,不管是出于对文学场域深层变革的指认,还是流于表面化命名,都反映了当下文学生产机制的某些症候。
  “新”字是汉语里极具生命力的符号。象形的“新”表示斧劈树木,本身就蕴含改造自然的原始力量,有种击碎陈规、斧劈旧局的生猛。因而,“新”字好像成了语词长杆上闪着寒光的矛头、箭簇,锋利无比,惹人注目。近代以降,“新”字头命名成为文学、政治与社会运动的重要修辞。中国当代文学的“新XX”潮流,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于文学日新呼唤的延续,也是时代变动的符号化表达。可分两类:一类依政治时序划分,如“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等;另一类依写作倾向,归纳特定时期作家的技巧、主题与风格,如80年代“新边塞诗派”“新写实小说”,90年代“新历史小说”“新女性小说”。1994年,多家期刊还推出“新状态文学”“新体验小说”等概念,热闹堪比当下命名狂欢。
  再来看近年“新XX”的文学命名热潮,之所以兴起,大概有如下原因。首先,是对于时代总体性的无力把握——不光文学,其他艺术门类也面临如此境地。其次,是文学责任和学术功利冲撞出的命名焦虑,命名经典化的企求背后,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经典化。再次,纯文学日益边缘,批评者和期刊想借此“引起疗救的注意”,搅一搅死水的微澜,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为制造概念标签,推动市场传播。最后,大概也和当前世界文学潮流有关,和时代的技术发展有关。中国的文学工作者面对中国文学向世界展示,面对各种科技代代迭新的时候,即便嘴上不说,但潜意识里总有些自卑,实质上是多种层面影响的焦虑。
  “新XX”文学命名已经泛滥成灾,绝大多数未被主流文学史接纳,并且因理论空心化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速朽。即便一些已经经典化的概念,也显现出了命名的尴尬。如“新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借以观照变化了的乡土中国,到现在仍一直沿用。这就导致外延越来越大。80年代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儿女们》,古华的《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属于“新乡土文学”;90年代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属于“新乡土文学”;新世纪初阎连科的《受活》,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生死疲劳》《蛙》也属于“新乡土文学”;近年来梁鸿的《中国在梁庄》,阿来的《云中记》,乔叶的《宝水》还属于“新乡土文学”。时间跨度达40余年的乡土文学作品,都放到一个概念的篮子里,在论述方便的同时,也抹消了不同时期作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新革命历史小说”在指称上也面临同样问题。另外,众多的“新XX”文学命名所包含的对象交织错乱,一些作家如刘震云,既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人物,同样也属于“新历史小说”的论述范围。一些作家的作品,比如莫言的《红高粱》,既可以是“新乡土文学”,又可以是“新历史小说”,还可以是“新革命历史小说”。再者,在众多命名中,有许多非常相似,虽然有区别,但也难以区分。比如“新打工文学”和“新工人文学”;“新女性文学”和近年的“新女性写作”;“新都市文学”“新市民文学”和“新市井文
  (摘编自包马乔《“新XX”泛滥是文学对时代的把握乏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XX”文学命名层出不穷已成为一种热象,其背后的动机虽有不同,但都共同凸显了当下文学生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B.中国当代文学的“新XX”命名,旨在概括特定时期作家的技巧、主题与风格,因为其分类主要以作品的审美倾向为依据。
  C.“新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因为抹消了不同时期作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而导致其外延在40余年的时间内不断地扩大。
  D.作者以“新南方写作”为例,指出其因囿于时间尺度,已陷入命名对象交织错乱的窘境,故而否定“新XX”的命名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的“症候”一词,确立了全文的批判视角,后文依次剖析“病因”“病症”,并最终提出诊治方向,论证结构清晰严谨。
  B.第二段中的“语词长杆上闪着寒光的矛头、箭簇”,运用比喻论证,阐释了“新”字在语言运用中锐利且引人注目的特征。
  C.文章在指陈命名热潮现象、剖析“新XX”命名尴尬的原因时,列举了大量经典概念与作家作品,使得论证扎实而有说服力。
  D.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问句,其论证功能是一致的:在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地提出问题,随后及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下列最符合“捕捉一个时期动态变化、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这一命名主张的一项是(3分)
  A.《边城》(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以诗化笔调重塑乡土创作实践,在左翼文学主潮之外,为现代小说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
  B.《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受欢迎。
  C.《老人与海》(海明威)/“冰山原则”: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
  D.《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自传性质的科普文”:以作者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使科学探索过程充满情感共鸣。
  4.请根据文本内容,将下列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5.结合文本内容,请你对以下材料中“Z世代文学”这一文学命名作出评价。(6分)
  近来,针对一批95后、00后作家的创作,批评界给出了“Z世代文学”的命名。这一概念直接借用了社会学与营销学中的“Z世代”标签,意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数字原住民”。这代作家的作品,较多关注虚拟生存、信息焦虑等主题,语言叙事也呈现出互联网亚文化的痕迹。有评论家将擅长都市题材的胡迁、王占黑,与专注于科幻领域的陈楸帆、宝树,都纳入“Z世代文学”的论述范畴;同时,针对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既有论述称其为“Z世代文学”的代表,亦有批评家认为它更应归属于“新人文小说”或“新南方写作”;此外,期刊上还并行流通着“新锐文学”“新活力写作”等意指相近的概念。
  (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光
  罗伟章
  这是一支西迁队伍。这样的队伍亘古未有,人,三个,动物,千余只,因而被称为动物大军。队伍是从南京出发的。
  出发之前,李子一帮助任贵春大伯,为动物们安排在南京的最后一顿晚餐。看两人的表情,动物们就预感到有大事发生,①不安的情绪,在它们血管里喧哗,然后透过皮肤,沉默地弥漫开。因这缘故,吃得都很少。时间紧迫,留在食槽里的来不及收,队伍就利用暮色的掩护,整装出发了。
  动物种类复杂,有牛有马、有猪有羊,还有兔子、鸭子、火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