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4490字。
语文(三)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①人类文明的长河奔涌千年,思想恰似浮光掠影的星斗,始终高擎着指引方向的旗帜。它从不依赖华丽的藻饰装点门面,却能在人陷入wǎng然的迷雾时驱散困惑,让máng从的脚步寻回清晰的方向。
②古往今来,人们孜孜不倦地思考,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的印记。曾子于“吾日三省吾身”的思考中成为修身典范,范仲淹在“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索间铸就精神丰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然而,思想的诞生并非坦途,它常遭受诘难。但真正的思想一旦形成,便能积蓄力量,冲破种种滞碍。思想的力量,藏在对真理的执着追问里,藏在不怕嗤笑的孤勇坚守中。纵使外界嬉闹如潮,它亦能助人隐匿浮躁,守住清明,让平凡的生命焕发超越庸常的力量!这份力量,为困顿者挣脱枷锁,为绝望者点亮曙光——即使曙光熹微,亦能照亮一个时代的脊梁!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旗帜( ) wǎng然 máng 从 诘( )难
2. 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浮光掠影 B. 孜孜不倦 C. 滞碍 D. 嗤笑
3. 将下列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王阳明在“知行合一”的体悟中,将内在的心性修养与外部的躬行实践融为一体。
②这力量让人在沉潜时滋养心灵,在行动中改变世界。世界,因思想的诞生而精彩。
③而知行相济所生发的智慧,正赋予了思想跨越千年、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磅礴力量。
④东西方圣贤的共同选择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智者既是沉思者,更是践行人。
⑤与之相应,苏格拉底身体力行,从街头辩论到法庭抗争,无不以行动诠释思想。
A. ⑤①④③② B. ①⑤③④② C. ①⑤④③② D. ⑤①③②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旗帜(qí zhì):指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带有图案或文字,用于象征某种信仰、组织、国家、团体等;也可比喻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思想、学说、榜样等。
惘然(wǎng rán):形容失意、迷茫、不知所措的样子,通常用来表达因困惑、失落或没有头绪而产生的神情或心境。
盲从(máng cóng):指没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盲目地跟从别人的意见、行为或潮流,不加以思考或辨别对错。
诘难(jié nàn):指提出疑问、质问并加以为难,通常带有挑战性或批判性,多用来描述对某人的观点、行为等进行追问和质疑,要求对方作出解释。
4. 汉字蕴藏着智慧,字形便能给人带来思想上的启迪。请参照示例,从以下三个字中任选一个,阐释它给你带来的哲思。
示例:智,上“知”下“日”。每日求知,日积月累,方能生出智慧。
信,左“人”右“言”。人凭言立身,一言九鼎,方为信。
备选词语:恕 劣 舒
5. 根据《海底两万里》,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海底火山环绕的寂静墓地中,尼摩船长为自己逝去的船员举行了庄严而悲壮的葬礼。
B. 当遭遇巴布亚土著人围攻时,尼摩船长凭借精准的射箭技术,沉着冷静地击退了他们。
C. 采珠场,内德•兰德勇斗鲨鱼并解救尼摩船长,他决定不再逃跑,继续在海底游历。
D. 该书成功之处在于它将科学的理性、幻想的壮丽、冒险的刺激、人物的复杂融为一体。
(2)有学者指出:“对尼摩船长而言,鹦鹉螺号既是实现他在海洋中自由航行的方舟,也是禁锢他精神的移动牢笼。”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海底两万里》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