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1 17:54: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1206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6题,共150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阅读(70 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
  主持人:经典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大浪淘沙后依然历久弥新的传世之作,书写和记录
  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哲学社会科学经典著作具有永恒的价值,在任何一个时代
  都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请谈谈怎么理解“经典的力量”?
  吴剑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思想的穿透性和永恒的启发性。它们或提出了
  一个永恒的问题,或建构了一种思维范式,或开拓了一个论域并引发持续的思想争鸣,
  或提供了一个理解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理论视域,抑或兼而有之。我觉得,经典有三种
  力量:其一,经典能够点燃思想火花。经典不仅记录了人类智慧的结晶,更蕴含着对生
  命、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经典文本中那些闪烁的智慧火花,可以激发读者的灵感和
  创造力,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想边界,从而推动知识和思想的不断
  创新。其二,经典能够促进文明对话。经典文本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能够在不同文化
  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其三,经典能够破除思维的盲区。经
  典文本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思想资源,能够促使读者进行深入的
  反思和自我审视,从而走出固有的认知局限,获得高阶的认识能力。
  郭弄舟:哲学社会科学经典是经历史洗礼、筛选而流传至今的传世之作。“经典的
  力量”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经典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指引力。
  经典当中蕴含着对时代的思考,包含着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经典是开放的,不断向
  现代延伸的,并且仍然继续参与着当代现实的构建。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经典的力量”
  具有清晰的解释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人们能够借助经典来透视和把握现实,
  进而形成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清晰认知。借助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为人生确定航向,做
  到“乱云飞渡仍从容”。
  李铁铮:经典作为文化的存在方式,以其深刻的思想洞见和高度的艺术表达,对人
  类本质、社会结构和道德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对当今社会文化演进也具有重要
  借鉴意义。同时,经典本身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命意义。经典是人为创造产生的,
  又是为人服务的。它把人的生活世界和动物的自然世界区别开来,使人成为“文化的动
  物”。可以说,在人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过程中,经典赋予了人在现实社会中
  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经典的力量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对人格的塑造。经典
  通过以符号为载体的教育形式,教化引导人从以生死两端为生命周期的“生物性的人”,
  转化为“社会性的人”,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通过经典的力量和价值,我们不
  仅能在知识上得到充实,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更能在人格和精神上不断完善,为实现个
  人理想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取材于《光明日报》2024 年 7 月 22 日的访谈文章)
  材料二: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外国经典作品等,都是我们感
  悟历史脉搏、追求精神滋养的重要资源。请谈谈我们从诸多经典中可以汲取到哪些哲思
  养分?
  吴剑锋:经典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更是思想和哲理的宝库。经典蕴含“惊奇”
  和“爱智慧”的哲思基因,能激活和唤醒我们的内在好奇和求知冲动。通过研读经典,
  我们能汲取到:第一,思想的深度与自省。经典著作常常提出深刻的哲学命题,引导我
  们深度自省。中华优秀传统典籍,如《论语》《道德经》,以及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经典的价值根植于其思想能够穿越时间,提供永恒的启发,这体现在提出永恒问
  题、建构思维范式或开拓理论视野等多个方面。
  B. 经典文本蕴含的智慧能够激发读者的灵感,促使其从多角度思考,突破思想边界,
  成为推动知识与思想持续创新的动力。
  C. 经典并非静止封闭,其开放性、现代延伸性与对当代现实的参与性,共同构成了
  它持久的生命力。
  D. 经典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号载体,将具有生物性生命周期的人直接塑造
  为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性人才。
  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强调经典“促进文明对话”,这与《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的主张一致,二者均倡导以开放心态接纳多元文化。
  B. 材料一李铁铮认为经典可塑造人格,这与《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理解生命苦难实
  现蜕变相符,体现了经典对人的教化、引导作用。
  C. 材料二指出“阅读经典需善于自我提问”,这一观点可以指导我们在阅读《赤壁
  赋》时,穿透文本的“夜游赤壁”表象,深入探析苏轼的生命哲学。
  D. 材料二主张“研读经典需从兴趣出发”,这与《读书:目的和前提》“要以‘爱
  的阅读’为核心”观点一致,告诫我们不能进行任何“功利化”的阅读。
  3. 某报社计划整合本次主题对话并刊发一篇报道,以下最适合作为标题的一项是(3 分)
  A. 跨越时空的对话:经典何以成为思想之源
  B. 专家学者纵论:品读经典,传承千年文脉
  C. 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同行:经典的智慧力量
  D. 为何要读经典——多位学者给出答案
  4. 人教社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收录了《谏太宗十思疏》《六国论》
  《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等经典文章,请根据材料二吴剑锋论述的“经典的哲
  思养分”的内容,任选一篇分析教材编者的选篇意图(4 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文本一:
  《生死场》①(节选)
  萧红
  临行的前夜,金枝在水缸沿上磨剪刀,而后用剪刀撕破死去孩子的尿布。年轻的寡
  妇是住在妈妈家里的。
  “你明天一定走吗?”睡在身边的妈妈被灯光照醒,带着无限怜惜,在已决定的命
  运中求得安慰似的。
  “我不走,过两天再走。”金枝答她。
  又过了不多时候老太太醒来,她再不能睡,当她看见女儿不在身边而在地心洗濯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