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9 15:23: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751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非遗的代代传承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是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和延续文化多样性、维护人类精神创造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非遗有力守护文化精神。京剧、黄梅戏、昆曲等传统表演艺术,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和合的精神境界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茶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和合共生的价值观。春节,以其丰富的习俗仪式,蕴含的团圆、和睦、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念,重建现代社会中日渐疏离的人际联结,成为跨越代际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纽带。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的物候经验、木构建筑抗震的榫卯技艺等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传承着祖先应对自然的古老智慧,使传统文化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非遗积极助力区域发展。非遗以动态延续的姿态,有力抵御文化同质化危机,成为彰显地方特色的鲜明标识。江南的评弹、陕北的剪纸等,以其独特的地域美学,成为当地文化标签和旅游招牌。如今,去大理学扎染、去敦煌画壁画、去泉州蟳埔村体验簪花、在南京感悟秦淮灯彩的国潮韵味……“非遗游”已成为旅游新趋势。浙江龙泉青瓷小镇将千年窑火转化为文旅经济等充分证明非遗可以成为地域振兴的文化引擎。
  非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作为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非遗在国际交流中熠熠生辉。法国巴黎举办中国戏曲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行书法特展、苏州缂丝技艺通过时装设计登陆巴黎高定时装周……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春节期间,潮汕英歌舞再次走出国门,在法国和德国上演,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形成对话,凸显非遗作为文明对话桥梁的重要价值。
  非遗的保护至关重要,活化利用也不可或缺,传承则是核心所在。当前非遗保护关键是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梁瑞《非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
  材料二:
  主持人:非遗是文化传承,也是生活方式。近年来,古老的非遗化身为时髦的文化符号,持续点燃年轻人消费热情。去大理学扎染、去敦煌画壁画、到凤翔学木版年画……非遗体验成为旅游领域的全新热点。如何解码“非遗+”所激活的消费新动能?如何让非遗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魏鹏举:人民立场是我国文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遗之所以能保护和延续文化的多样性,维护人类的精神创造力,主要是因为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
  B. 非遗以动态延续的姿态积极助力区域发展,成为地方特色的鲜明标识,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C. 非遗带动文化及相关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非遗文创的市场化、“非遗+”的综合效应以及非遗赋能赋值国货潮品。
  D.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它体现了文化的自觉自信和社会生活品质的整体提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非遗通过二十四节气传承农耕智慧,说明其已完全适应现代农业需求。
  B. 材料二认为,非遗的“生产性保护”需依赖完全市场化,否则难以实现文化传承。
  C. 材料二中“海派非遗”融入上海人们的日常生活,印证了非遗需“走进生活”的观点。
  D. 两则材料均强调非遗的活化利用既要保持传统形式,又需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3. 下列不属于“非遗+”的一项是 (   )
  A. 将传统刺绣技艺融入高定时装设计,登陆巴黎时装周进行展演。
  B. 在博物馆举办二十四节气主题展览,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
  C. 非遗与现代科技结合,如AR技术,增强体验感,如非遗+AR。
  D. 非遗与现代教育结合,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如非遗进校园。
  4. 结合材料一,概括非遗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三重价值。
  5. 非遗承载着民族记忆、文化基因和精神信仰。假设你是一位文化部门的负责人,负责推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将如何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展开,从文化传承、区域发展和国际交流三个维度阐述了非遗的多重价值。材料一强调非遗的文化精神守护、区域经济推动和国际影响力;材料二则聚焦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探讨“非遗+”模式对消费升级和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两则材料共同指向非遗的活化利用与创新发展,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展现了非遗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与活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主要是因为其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错误,材料一明确“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和延续文化多样性、维护人类精神创造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载体”是非遗发挥作用的身份属性,而非“能保护文化多样性、维护精神创造力”的核心原因。非遗的价值源于其自身承载的文化精神、智慧与技艺,“载体”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而非直接因果。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
  ——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