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拓展研学(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3题,约15720字。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拓展研学(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⑤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⑥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①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存在的表达形态,社会结构转变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态自然也会随之改变。随着技术对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介入,人们的整体行为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必然会是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的改变。
 ②费孝通先生曾极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乡村发展的“三级两跳”: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业化。第一跳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完全实现,作为第二跳的由工业化向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中国乡土社区单位的村落,其生活富于地方性,村和村之间保持相对孤立的社会圈子,往来疏少。
 B.在乡村中,每个孩子都是在周围的人的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的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形成“熟悉”的社会。
 D.乡土社会的信任来自熟悉和规矩,不需要法律和契约的约束,这是乡土社会较现代社会更为优异之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互为影响,后者会随着前者的改变而改变,前者会基于价值观念的文化向度而作出相应改变。
 B.“三级两跳”是费孝通先生对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观察分析后作出的判断,是对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再到信息化或后工业化的形象概括。
 C.乡村发生的从物质层面的工业下乡到属于观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乡的转变,构成了理解中国当下文化转型的新的维度。
 D.乡土性中国体现的不流动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着眼,孤立隔膜是从社区之间的关系着眼,这两个特点都是相对的。
 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B.一轮满月升起来,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秋日的败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香雪手中那只发光的小盒子。(《哦,香雪》)
 C.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保持着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乡土中国》)
 D.夜幕降下,灯光亮起,与空中的明月交相辉映。民宿中的人们三三两两,或坐或躺,或闲聊或赏景,惬意极了!(《乡村月夜》)
 4.臧克家的现代诗《三代》:“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这首诗,短短几行字,刻画了一部传统社会的生存史。一代又一代,在土地上无休无止地循环上演着“同一个故事”。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在乡土社会中,为什么“同一个故事”的反复上演能成为常态。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请依据材料二中的观点,为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山下的风景
 铁凝
 我没来过这个山村,但对连贯这一带村子的这条山区铁路却很熟悉。铁路在山腰间小心翼翼地穿行,火车惊叫着穿过无数个隧道和峡谷,黑夜和白天在车厢里交替。不知什么时候,一条散漫的沙河跟了上来,和铁路若即若离。阳光下,河里泛起一片片斑斓的光点,像故意嬉闹着跟火车奔跑。盯住它,它会使你的眼睛迷离,周围的一切突然消失,你像在缥缈的天地间张开了惶恐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