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广益中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开学定时训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8790字。
重庆市初2026级九年级上期入学定时作业
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14分)
中国文化绵延四千年,在全世界各民族中,拥有最yōu()久的历史,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亦很丰富,由此养成了中国民族特有的克难精神,常能把它从抑扬顿挫的环境中救出。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例祸不单行。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终灭强吴。此后中国所经内忧外患,种种惊涛hài( )浪,但中国民族终能加以克服。直到今天,哪怕局势风云变幻,依然在全世界各民族所有历史中完整依然,屹( )立不倒,所以说到克难精神,中国民族之伟大表现,就今天而论,可说是巧妙绝伦。
所谓“克难精神”,究竟是哪样的精神?追溯()历史,中国人是凭借何种精神来克服诸艰?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以说义气便是克难精神呢?人的本性,全都是趋利避害的,但有一种局面,只见害不见利,使人无可抉择。在此环境下,若是只问这事该不该做,却不问做了是利是害,这就是“义”。不问利害得失,如此积而久之,自然心定气壮,便渐有所谓浩然之气。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社会风尚,正因为一向就看重这一种义气,遂养成了举世无双的一种克难精神。
(选自钱穆《中华民族的克难精神》,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4分)
yōu()久惊涛hài()浪屹()立追溯()
2.选文中画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抑扬顿挫B.祸不单行C.风云变幻D.巧妙绝伦
3.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言连贯得体,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浩然之气由积聚“义”所生,至今在中国社会上还流行着“义气”二字
②主要的是凭借一股气
③我们可以说,义气便是我们今天所要提倡的克难精神
④这一股气,在孟子的书里称为“浩然之气”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
4.运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可以让情感表达形象化。请仿照画线句示例,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事例,体现中华民族的克难精神。(句式不限)(4分)
一个民族历尽艰险仍能屹立不倒,必然有他的克难精神所在;一种文明于跌宕起伏中仍传承不辍,也必然有他的克难精神所在。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历经十年,自强不息,最终战胜吴国,留下历史佳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完成5—10题(20分)
5、下面各项中,有关《简•爱》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选自《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富贵的女子。
B.这段文字选自《简•爱》,作者是法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