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880字。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下面是小新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序言片段。
如今, AI技术飞速发展,它能够生成文字,但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文学创作。因为真正的文学创作需要创作者“活过”,需要有亲身经历、深刻感知以及时间沉diàn 。人不能像鱼一样活着,鱼的记忆只有短短三秒,即便拥有百年寿命,也不过是在不断重复着三秒钟的遗忘。而人类则不同,我们的记忆在衰退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在遗忘的过程中筛选出珍贵的情感。 文学的魔力,在于它的选择性。它像是一位敏ruì 的观察者,撷取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瞬间,激发人们内心倾诉与分享的欲望,最终将这些情感与故事凝结成优美动人的文字。
1、请将片段中画横线句子抄写在下面方字格中(标点占一格),注意书写规范、工整、美观。
文学的魔力,在于它的选择性。 (2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
①沉diàn ______
②敏ruì ______
3.下边是Decpseek(一种 AI工具)生成的一个古诗词主题段落,请将内容补全。(6分)
一方面,诗人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体情感。“深林人不知,(1) ___ ___”(王维《竹里馆》)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2)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从夜色中悄然传来的笛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另一方面,诗人也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理想和志趣,“(3)______”(4) ______”(杜甫《望岳》)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远大抱负。“(5).______(6) ______”
4.文段为小新向Deepseek发出任务指令后生成的内容。请结合下面Deepseek思考过程,写出小新所发出的任务指令。(2分)
______ 中国古代诗人在作品中描写自然景物,绝非简单的风景再现,而是融合了个体情感、理想志趣的复杂艺术行为。这种创作传统贯穿中国诗歌史,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自然景物始终承载着诗人的精神世界。以下结合具体作品,从两个维度分析其作用:
(Deepseek思考过程)
5.鲁迅在谈《孔乙己》的创作意图时表示:“小说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小新围绕《骆驼祥子》中的苦人,利用AI设计形象,你认为可以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设计苦人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2分)
6.小新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是否为苦人向AI提出疑问。请你根据书中相关情节写出AI可能生成的答案。(2分)
老师整理了一张“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单】,请你和小新完成【疑惑单】。
【阅读单】
【甲】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①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②,此日中流自在行。【注释】①蒙冲: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②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丙】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帝之自取灭亡①,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②,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节选自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有删改)
【注释】①梁元帝萧绎,甚爱读书,后遭魏军围城,焚书以自尽,认为读书误国。②骈丽:华丽的句子。
【疑惑单】
类别 词句 解答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