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3890字。
16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重点: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导入
在浩如烟海的综艺节目中,老师唯独对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情有独钟。这一档以明星读信为形式的朗读节目如一泓清泉,汩汩的流淌于听众的心田。如果老师能有幸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会选择读哪一封信呢?
预设:
生:《诫子书》。
师: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封信?
生:“书”是“信”的意思。
2.引入标题
(1)齐读标题,说说哪个字能体现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
(2)“诫”是什么意思?
“言”者,用语言来表达;“戒”,双手执戈,保持警惕,“警惕”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保持警觉。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之后,回答问题。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
2.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歇后语、诗句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写作背景
诸葛亮的《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享年54岁。北伐前的他放心不下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不下儿子,写下言词谆谆的《诫子书》。写《诫子书》之前,他在征伐武功县时给兄长诸葛瑾《与兄瑾言子瞻书》中可以看出些端倪:“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诵读家书之情韵
1.认真聆听范读,注意生字词和节奏。
2.有情韵地诵读课文感受浓浓父爱!
诵读锦囊:
①弄准字音,划好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