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520字。
广西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三) 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22分)
学校开展了“非遗科技交融,共绘人文长卷”的主题活动,以下是活动的相关资料,请你阅 读并完成1—6题。
【非遗新象】壮锦,作为广西的传统非遗,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闻名遐迩。然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壮锦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些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壮锦的图案进行存储、扫描,建立了数字化图案库。设计师们通过计算机软件,在这些图案 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融合现代元素的壮锦产品,让古老的壮锦huàn( ) 发出新的生机。
【科技浪潮】AI 技术可通过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将口传心授的非遗技艺转化为数字化资料,永久保存;借助AI算法分析非遗作品特点,辅助创作者设计新作品,可以为非遗注入新 的活力。有人认为,AI 技术可以提高创作效率,为艺术创作带来新的思路;但也有人担忧,这 会让艺术创作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人类独有的情感与创造力。
【人文坚守】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文精神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在非遗传承中,那些手工匠人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无法被科技替代的。他们的每一次创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AI 时代,我们更应坚守人文精神,让科技成为传承 和创新非遗的助力,而非取代人类的情感与智慧。
1. 请为“非遗新象”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 1 ) 绚 丽 ( ) (2)huàn 发 ( )
2. 结合语境,解释资料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1)千篇一律 (2)蕴含
3. 下列词语中,与资料中“闻名遐迩”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2 分 )
A.鲜为人知 B. 家喻户晓 C. 默默无闻 D. 门可罗雀
4. “非遗新象”资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做修改。(2分)
5. 小文在整理非遗扎染技艺资料时,不小心把工艺步骤弄乱了,请你重新按顺序整理好,并向 同学们介绍其工艺过程。要求: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4分)
【资料夹】扎染技艺五个基本步骤
★扎染五个基本步骤:扎结、浸泡、染色、拆解、晾晒。
★将扎好的织物放入清水中浸透。
★用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捆扎,形成防染部分。
★将织物浸入染料中蒸煮或浸染固色。
★阴凉处晾干,烫至平整。
★拆除捆扎工具。
6. 班级开展 “AI 技术与非遗传承的发展结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活动。你作为正 方代表,请对己方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80字。(4分)
7. 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6分)
在时代浪潮中,非遗与科技的交融,共同绘制出绚丽的人文长卷。经典古诗文里,传统与 变革如同并蒂莲花。李白用“①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浪漫想象,展现了古典情怀的现代表达;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② ”喻示着突破传统束缚的创新视野;而③ 《游山西村》“④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学感悟,正是传统智慧启迪当代突破的最佳注脚。这种古今交融的智慧, 正如杜甫《望岳》
“⑤ ,⑥ ”中表达的一样,只有不断攀登、创新,才能让千年文脉永葆生机。
二 、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材料一】
中国科协、教育部印发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行动旨在引导 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
记者采访了参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的院士,了解到自2002年12月起,活动已在全国开展科普讲座2000余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把科普讲座比作“播种”,他说:“我们是在给孩子们播撒科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他们去探寻。”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记录了19世纪以前236位中国籍科学家,其学科分布情况如下表:
学科 地理学 工程 技术 化学 农学 生物学 数学 天文学 物理学 医学 合计
一门 30 21 19 5 18 12 27 41 4 59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