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材特色单元:逻辑的力量
- 资源简介:
约12040字。
复习任务六 逻辑的力量(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一、掌握逻辑规律
(一)同一律
1.内涵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要始终保持一致。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论题。“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同一律要求:前后提及一个概念时,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2.违反同一律会出现的逻辑谬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加以使用的逻辑错误。
[边练边悟]
1.请分析下面语句中的错误。
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而你,没有存在几百万年;所以你不是人!
答:“人,已经存在几百万年了”里面的“人”,指的是作为物种整体存在的“人类”;而“所以你不是人”中的“人”,指的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人种”。在这一句话里,两次用到“人”这个字,但指代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说话的人,借助语言系统的缺陷,偷梁换柱,这就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谬误。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转移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更换了原判断的内容,使议论离开了论题的逻辑错误。偷换论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某个论题更换为另外的论题,并把这个论题当作原来论题的逻辑错误。
[边练边悟]
2.请分析下面两个文段的错误之处。
(1)左然说:“陆景和那么有钱的人,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
我说:“不在路边吃,难道去马路中间吃吗?”
答:左然的论题是“有钱人不该吃麻辣烫”,而“我”的论题是“吃麻辣烫要在路边”,这就是典型的“偷换论题”。
(2)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答:这个文段的前两句话说的是学习方法,而第三句说的是学习兴趣,证明不了观点。这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
(二)矛盾律
1.内涵
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不能同时做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