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47
- 资源简介:
约447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李清照深挚委婉的愁绪。
2.学会用分析意象来理解词作抒发的情感。
3.借助群文阅读来深入体会诗人坎坷人生与诗意表达。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PPT,提问:从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填词杂说》
渔洋称易安、幼安为济南二安,难乎为继;易安为婉约主,幼安为豪放主,此论非明代诸公所及。
——沈曾植《菌阁琐谈》
明确:①第一句话将李煜和李清照两人并列而论,认为两人同是宋词史上最内行专业的填词家。②第二句话将李清照、辛弃疾两人的词作风格进行比较,指出了两人同为生于山东,以“安”取字号之人;一为婉约,另一为豪放。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婉约词派宗主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
(板书课题)
(二)诵读感知
2.展示PPT,交代学生放声朗读,读准字音。(第一遍,自主感知);指认一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纠正读音(第二遍,读音过关,加深印象)。教师点评,指导朗读的技巧:这是一首以“忧愁”为情感基调的词,要读出忧伤之感,饱含情感,不能平平淡淡;注意文中出现了三次感叹号,要加重语气;叠词要重读,以突出表达效果;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作,要有女子的温柔委婉之感。请学生自己试读,请一位女生朗读。教师点拨,带全班一起试读(第三遍,掌握技巧)。全班学生齐读(第四遍,正确朗读)。
3.展示PPT,提示标红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大意。
戚戚(音七,一声):悲愁、哀伤的样子。
将息:养息、休息。(身体难以适应)
憔悴损:枯萎、凋零(指花朵,而非人的容颜)。损,极其,程度副词。
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
次第:光景、状况。
4.学生口译,指认一名学生概括全诗内容。
写秋天的黄昏女词人自饮自酌,望着窗外的秋景,顿生忧愁之感的情形。
(三)意象讨论
5.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我们说,意象是寄托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那请大家找出这首词中出现的意象,分别说说词人借这些意象表达了哪些情感?师生简要问答。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共六个)
6.找出意象后,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大组专门讨论一个意象,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