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37
- 资源简介:
约424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 《声声慢》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
内容
与
教学
策略 教学内容分析:
《声声慢》是作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全词一开始便用七组叠词奠定了凄凉惨淡的感情基调,随后又通过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六个意象反复渲染愁境,抒发了一种亡国之恨、飘零之苦、孀居之哀。全词一字一泪,句句现愁,风格哀婉凄苦、感人至深。
教学策略:
诗歌是用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个人化情感的文学艺术,它具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对诗歌的学习应该重视“感受”,即放弃纯理性的解读而代之以朗读,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触及作者的感情。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朗读将贯穿始终。诗歌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诗歌离不开意象,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意象、立足语言,深入探究意象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另外,诗歌是作者个人化感情的表达,要想深入理解诗歌,必须要深入了解作者,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做到知人论世。本课教学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环节,即自由朗读、感知愁情-品读意象、深入愁境-知人论世、感悟愁心。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联想想象等掌握分析意象内涵的技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品读意象、体悟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知人论世,把握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通过品读意象、体悟词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2、知人论世,把握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
难点 通过品读意象、体悟词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
手段
与
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对应要点
教学内容 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半生幸福半世孤苦,大明湖畔、趵突泉边,她也曾赌书泼茶却道是寻常;漱玉词中,金石录里,他文采斐然却愁绪难消。她曾经”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又曾”沉醉不知归路”;她有着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愁,她的愁才下眉间,又上心头。她就是?(李清照)她在愁什么?他因何而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品味她的别样愁情。
2、自由朗读感知愁情
1、听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
2、读后谈体会:词中弥漫着一种什么感情基调(愁)
3、带着理解试读
3、品读意象深入愁境
要想情感饱满地读好一首词,必须沉入词中,去品味词的意象,体悟词的意境,从而把握情感。因此深入分析诗歌意象,体会意境美是诗歌教学绕不过去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