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35
- 资源简介:
约343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词人情感。
2、捕捉意象,品味语言,掌握鉴赏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鉴赏词的意境美,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2、品味语言美、音乐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宋代词坛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风格迥异。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品。
齐读学习目标
二、齐读整首词,学生点评,引出朗读提示:
1、注意停顿。如:怎敌他/晚来/风急
2、注意重音。如:怎一个愁字了得
3、注意长音。如:梧桐更兼细雨~
4、注意语速。如:寻寻觅觅
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读,然后再齐读一遍。
三、初读感知
哪个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愁
四、知人论世
我们以前也学过李清照的作品,表达的都是这种浓重的愁吗?生答:不是。举例,你像《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富有情趣,为何风格发生变化?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情趣相投,家庭美满。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金兵南下,二人辗转流亡,后丈夫因病去世,晚年时孤苦无依,居无定所,饱尝颠沛之苦。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如《声声慢》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下面让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一位饱经沧桑、孤独无依、国破家亡的敏感的女词人椎心泣血之作。齐读
五、品读鉴赏
们通过上面的学习,知道了作品的愁,为什么会有这么浓重的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愁的?
1、叠词
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找学生读,注意语速,学生点评。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其他作品的分析甚至自己的写作中
2、除了叠词的使用,词人抒发感情时运用了直接与间接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