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8
- 资源简介:
约6500字。
高一语文第五课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期 . 年 ( jī ) 忤 . 视( wū ) 提 . 秦 王 ( dǐ ) 谒 . 见( yè )
B. 苑 囿 . ( yòu ) 戮 . 没( lù ) 揕 . 击 ( zhèn ) 唱 和 . ( hè )
C. 俟 . 机 ( sì ) 目 眩 . ( xuàn ) 惊 愕 . ( è ) 中 庶 . 子 ( shù )
D. 箕 . 踞 . ( jī jù ) 被八 创 . ( chuāng ) 贻 . 笑 大 方( yí )
【答案】 A
【解析】 A 项中“忤”应读“ w ǔ ”。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 不 敢 与 忤 . 视 忤: 逆。
B. 秦 王 复 击 轲 , 被 . 八 创 被: 表 被 动 关 系 。
C. 燕 王 诚 振 . 怖 大 王 之 威 振 : 通 “ 震 ” 。
D. 士皆瞋 . 目 . 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答案】 B
【解析】 B 项中“被”是“遭受”的意思。
3.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 . 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 .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顾 . 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 顾 . 笑武阳
A .①②不 同 ,③④ 相同 。 B .①②不 同 ,③④ 不 同。 C .①②相 同 ,③④ 相 同 。 D .①② 相 同,③④ 不 同 。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义辨析能力。①②都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意思是“假如没有”;③ 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④回头看。
4. 下 列 各 句 全 都 含 有 通假 字的 一 组 是 ( )
①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人不敢与忤视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秦王目眩良久
⑥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①“反”通“返”回来。③“振”通“震”,惧怕。④“卒”.通“猝”突然。故选 A。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兵北 略 地
②樊於期乃 前 曰
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 封之
④皆 白 衣冠以送之
⑤顷之未发, 太子 迟 之
⑥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 闻 大王
⑦群臣 怪 之
⑧ 箕踞 以骂曰
A .①③⑧ / ②⑥ / ⑤⑦ / ④ B .①③⑧ / ②④ / ⑤⑦ / ⑥
C .①③④ / ②⑧ / ⑤⑦ / ⑥ D .①②④ / ③⑧ / ⑦ / ⑤⑥
【答案】B
【解析】①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②④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⑤⑦为意动用法;⑥为使动用法。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左 . 右 . 既前,斩荆轲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 匕 . 首 . C. 樊於期 偏 . 袒 . 扼腕而进曰 D.北蛮夷之 鄙 . 人 .
【答案】 B
【解析】“匕首”古今义都是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A 项,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左和右两方面。C 项,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D 项,古义,鄙野之人;今义,谦辞,对人称自己。 7. 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皆白衣冠以送之
C.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