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2250字。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及词作风格的变化,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2、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明析意境,体验情感,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诗词言简意赅的意蕴,了解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不同的愁”情;
2、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及在本词中的情感内涵;
3、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式:诵读感悟
意象串联
探究学习
对比阅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剪梅》MTV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气氛,让他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借此机会让学生回顾词人前期作品的风格,引出本堂重点——后期代表作《声声慢》。通过对比了解前后期作品的共同情感:愁。
(板书:一般愁,两种情,半世飘零)
二、鉴赏
思考: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怎样入愁
(板书:愁 缘愁选景)
为何生愁
(一)怎样入愁
请同学们通过喜欢的方式朗读作品,注意三个问题:(1)正音;(2)节奏;(3)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生齐读,正音,指导朗读技巧。(提问学生哪些字音该注意,如何朗读才到位)
(2)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板书)
适时介绍李清照当时的情况。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的感觉。引导学生读出这句的层次感。并思考,词人寻觅什么?哪里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概括怎样的情感?叠词的妙用何在?
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最后一句写诗人的